第一百六十八章 权衡 (第2/3页)
?”
赵广渊攥了攥拳头,内阁他与蒋项最为亲厚,现在他那好父皇当着众人的面问他属意何人?他说属意蒋项,还真的能让蒋项兼任这个掌院学士?
那时候蒋项时不时到他面前晃荡,他怕不是要和蒋项相看两厌。
“回皇上,儿臣认为内阁不适合兼任这个位置。”
“哦?这是何意?”至正帝有些意外。
御书房的人也都齐齐看向赵广渊。大齐数朝都有内阁学士兼任掌院学士的事,现在越王说不合适?
有胆。也不怕得罪内阁。
“我朝翰林院和内阁,不论官员官职高低,无一有地方施政经验,在参政议政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故儿臣建议,从各部尚书和侍郎中挑选一位兼任。”
各王朝的兴衰史赵广渊泡在现代的图书馆里看了很多。但他并不想过多解释。
众人一听,猛吸一口凉气,嘶!越王你是真有胆啊。
你这是无嗣,所以不怕王爵一任而斩,故而大放厥词吧,不怕内阁几个阁老把你生吃了?
敢说他们没地方施政经验,明晃晃地嫌弃,这是没看到几位阁老对你怒目相向了吗。
蒋项也有些意外赵广渊的话。
至正帝也是愣了愣。
从来没有人说内阁没有地方施政经验,这是一大弊端。大齐内阁均由翰林院充入,自立朝以来,皆无地方施政经历。
“越王所说的弊端,弊在何处?”至正帝面色严肃问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皇上圣明,便只当儿臣随口说说便是。”
这能是随口说说?
你把内阁的人都得罪完了,现在却说只是随口说的?但赵广渊闭口不言,大家也拿他没有办法。
但蒋项却忍着被同僚排挤的危险,替越王说了一句:“越王一言,如雷灌顶,臣细细想来,越王所说不无道理,掌院学士一职干系重大,若定要选人兼任,可从各部尚书和侍郎中择其一位。”
蒋项话落,内阁众人又对他怒目相向起来。以为谁不知道越王是你学生一样,就这么捧他?
不在地方施政怎么了,影响他们参政议政了?影响他们做决策了?还是说过去他们的建言决策都有错?
至正帝不置可否,又问赵广渊,“六部中,越王可是有了人选?”
“并无人选。皇上圣明,自有明断。”一副不干他事的样子。
众人心思流转。
其实外头都传皇上有意让内阁阁老占檀樟兼任这个位置。可太子和秦王哪里肯。
占檀樟是三公主的公爹,三公主和吴王又同为宜妃所出,先前兵部尚书的位置才落到宜妃的父亲储达的手里,现在翰林院掌院学士一职又要便宜吴王和宜妃一派?
吴王和宜妃先前是低调不争,但这得了兵部尚书和翰林院掌院,一武一文,还能保证不生点心思出来?
若否了王公,否了内阁,那剩下的人选就有限了,心中有想法的人又激动起来。
六部中不可能让工兵邢三部的人来兼任,最大的可能便是礼部,吏部和户部算是勉强。
而礼部尚书蓝弘辉是德妃的父亲,秦王楚王的外祖父。礼部侍郎苏同,则是东宫侧妃苏妙人的父亲,是太子的人。
掌院学士徐祜就是因了这二人才被挤掉的,现在要换上这两位的人?
估计皇上都觉得膈应。
再来就是有些勉强的吏户两部。
原户部侍郎刘启现已升任户部尚书,那是刘贵妃的父亲,是晋王的外祖父。难道要便宜了晋王?
太子和秦王又如何肯。
晋王的同胞姐姐大公主,嫁入定国公府,定国公戍卫京畿,太子和秦王是无论如何不肯晋王再多沾一些好处的。
御书房内,刚提了这个人选,就有无数人反对,否了一位,又提了一位,又被人七嘴八舌地说不合适。
赵广渊垂手静静站在那里,一副习惯良好的样子,任他们吵个不休。
至正帝不时瞥他一眼,见他不发一言,不插手不反驳,好像这一切都与他无关的样子,心想,就真的像外头传的那样,除了做生意赚钱,越王没别的喜好?
但殿中吵闹太过,他也没空去细想赵广渊的行为。
听了一会,脑子嗡嗡的,好像这个说的有道理,那个说的也有道理,便皱着眉头挥手,“今日便议到此吧,容后再议。”
至正帝一出声,众人便住了嘴,拱手应是,躬身退了出来。
出了御书房,内阁几位大臣围住越王不让走,越王方才当着皇上的面,说内阁之人没有地方施政经验,这是赤果果的嫌弃,围着越王要个说法。
局限性在哪,弊端在哪?
“几位都是皇上倚赖的重臣,劳苦功高,本王并无指摘之处。事实上,本王是属意让占阁老兼任掌院学士一职的。”
占檀樟一听,浑身舒坦,不由地挺了挺腰背。
“只是……若储达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