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破碎 (第1/3页)

加入书签

第34章破碎

郑明珠掀开车帘,先是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男子,被微凉的视线打量着,她怎么也不能厚脸皮坐在萧玉殊身旁。她捏着裙裾,靠着车马最远的边缘坐下。

几日不见,像是几个月没接触过,全然不知说些什么。车厢内静默无声,一阵尬然。

“殿下,近几日还安好吗?“郑明珠关切询问。立府之事,不大不小,却也有诸多繁琐之事需要操劳。萧玉殊只微微点头,不愿开口的样子。

郑明珠受了挫也不气馁,沉默片刻后,也学起郑兰来,只道:“四殿下忽生重病,多亏了二妹妹,才有机会送四殿下出来医治。”

“孟大人的医术,宫里的太医令也无法企及。”“若非二妹妹央求,只怕今日是见不着殿下的。”这番话,算是解释她并非主动愿意护送萧姜出宫。再将郑兰对萧姜的恩情坐实,以人之道,还之彼身。“此事,本王已知悉。晚间回去时,你与四王兄便乘此车驾,必不透露半句。"萧玉殊放下手中的书卷,语气不紧不慢。

郑明珠扶着下颌,听得入神,冷不丁又闻一句。“四王兄的安危,你不必担忧。“萧玉殊话罢,又立刻埋首于手中文墨。

……"郑明珠坐直了身子,不禁沉思自己方才所说的话。她刚才…有透露出自己对萧姜的关切吗?片刻后,她又不好重提此事。二人便静默一路,直到车马停在五帝祠前。

长安内进香祈福的祠寺不少,但官祠唯有五帝祠一座,归属于太常寺,监祠之人唯有二三小吏,平日里并不在祠中。

几日前,椒房殿安排了晋王来此供灯,监祠官吏便早早地备好一切,候在祠内。

因担忧与来进香的布衣百姓冲撞,车马停在僻静远人的后山处。一条长窄的石阶上去,便是备好了供灯的所在。几位小吏上前来接迎,见了他们二人,连忙见礼:“晋王殿下。”

“郑二姑娘。”

郑明珠顿住脚步,没有纠正这个称谓,只微微点头。这几人身着黑青直裾袍、进贤小冠,刀笔小吏模样。朝中公卿也仅在宫宴上见过她,未必能记住面貌,何况祠中小吏。

思及此,郑明珠也不怕这些人通消息给椒房殿。按着规矩,供灯后,须得在大殿内跪上半个时辰,以示心诚。

郑明珠看着膝下软垫,又侧目看向一旁虔诚认真的萧玉殊,终究未出声搅扰。

她缓缓起身,独自出了大殿,在祠中走动着。顺着联通前后的一条小路走,身侧来往进香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不觉,已出了他们方才供灯的后殿。祠中清静,人虽多却都低声私语,不敢搅扰神明。独一处热闹,熙攘拥挤。

郑明珠闻声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人群后,坐着一位周身彩缎的老者,像是巫傩打扮,手中掂着几枚铜钱,扔到地上之后,占问吉凶。

怪不得这么多人呢。

只是,这巫傩似乎占问不准,一中年男子似乎不想给占问费。

“我妻子早走了十年,你却说她重病,还要卖这符水给我

郑明珠对看热闹不感兴趣,又顺着路向前。五帝祠正大门外,便热闹许多。二三小贩聚在一起,各自叫卖自己摊位上的吃食,能瞧见的便有胡麻饼、盐水豆腐。她许久未在长安街市内走走,一时心神恍惚。“姑娘,可要买个香包?”

一位老妇人见郑明珠祠前徘徊,笑着上前,她举起手中一长串的五彩荷包,询问道。

“这里头搁了艾草、薄荷,还有好些草药,姑娘不妨带一个回去?”

郑明珠闻言,看向这些缝制玲珑小巧的香包,还算是精致。

“拿两个。"她掏出银两,权当是买个趣。“哎,好嘞。”

正说着话,不远处的祠前,忽闻大声吵嚷之声。此声方出,四处骤然安静下来,众人皆看向那。郑明珠也转过身去。

“滚出去!你孙子丢了不去找,来五帝祠求神拜佛又有何用?祠中又没有你孙子。”

守祠侍卫指着一名上了年纪的婆子,高声斥责,作势便要推攘。

“啊阿…阿…阿…”婆子眼眶赤红,满面湿泪,张着口说不出话来。人踉跄着向后躲,却仍是不肯离去,眼巴巴望着祠内。

疑惑间,卖香包的老妇走上前,解释道:“这哑婆子我识得,前些年儿子战死在关外,只留下个孙子,靠这哑婆子拉扯到十岁。”

“只是前些时日,那孙子贪玩跑出去,便这么丢了。”“八成是被拐子带走了。这哑婆子也是糊涂,每日来五帝祠外闹,也没人知道她想说些什么。”郑明珠点头,接过自己的香包,转身又进入祠内。哭嚷声和市井烟火气瞬间被高大的石墙隔绝在外,冷冽清净。

她顺着原路返回后殿。

日光透着雕花窗棱,倾洒在身姿挺拔的男子身上。一半明亮,一半藏匿在影里。萧玉殊周身素衫,与供灯之上的神明衣着相似,虔诚之态,倒似座下童子。本不属于这五浊恶世。

铜钟声回荡在殿内,半个时辰已到。

没待萧玉殊站起身,郑明珠便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