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千七百八十九章 水中佛影 (第1/3页)

加入书签

“你终于来了吗?”</br></br> “不!”</br></br> “你不是他,你是谁?”</br></br> ……</br></br> 走入三生门,张若尘脚下的金色水面,变成白色。</br></br> 水与天的界线,消失。</br></br> 这是一个无尘无垢的世界!</br></br> 张若尘一边缓缓前行,一边问道:“你是谁,你在什么地方?”</br></br> “我知道你是谁了,你是他的传人。”</br></br> 浩渺的声音,再次响起。</br></br> “哗!”</br></br> 张若尘脚下,白色水面浮现出一道影子。</br></br> 是一尊佛影,慈眉善目,面容苍古,身披袈裟,头上是九十九道发髻,髻如蚯蚓走泥纹。</br></br> 张若尘忍不住后退一步,并且抬头看向上空。</br></br> 但,上空什么都没有。</br></br> 只有水中一道影。</br></br> “不用找了,我已死去多年,这是我残存的意识和功德之气,凝聚出来的报身。”水中佛影,如此说道。</br></br> 声音飘忽不定,时远时近。</br></br> 张若尘看出水中佛影,与云青古佛的尸身面相极似,道:“你是云青古佛?”</br></br> “正是。”</br></br> 张若尘生出尊敬之心,连忙双手合十,行了一礼。</br></br> 这可是一位佛门的大贤者,而张若尘深受佛门恩惠,怎能不拜?</br></br> 张若尘道:“你要等的人,应该是我的师尊须弥圣僧,对吧?”</br></br> “原本等的是他,但,你来了,也好。”水中佛影道。</br></br> 张若尘不解,道:“晚辈只是刚刚精神力成神而已,修为有限,与师尊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br></br> “并非修为高,就一定能成事。你且先坐下,我与你慢慢的说。”</br></br> 张若尘盘膝坐下,与水中佛影坐在同一位置。</br></br> 水中佛影,像是他的倒影。</br></br> 水中佛影道:“在这黑暗之渊,我已死去无尽岁月。只剩报身残存,而且,也快被磨灭了意识,你的到来,已是我唯一的希望。”</br></br>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br></br> 法身,是佛的真身,是生命本体的象征。</br></br> 云青古佛的法身,便是倒在荒古废城中的那具数千丈长的尸身。</br></br> 报身,指的是积累的功德和一身知识,汇聚而成的身躯,法身死后,报身可以投胎转世。</br></br>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br></br> 皆是报身。</br></br> 至于应身,指的是佛的化身。</br></br> 云青古佛,法身已死,应身不存,只剩报身留在此处,无法投胎转世。</br></br> 张若尘对佛还是有一些了解,道:“古佛是希望,我能将你的报身,带出黑暗之渊,投胎转世?”</br></br> 水中佛影道:“我固然有此想法,但,更希望,你去做一件更加重要的事。因为,可能只有你,才能将之做成。”</br></br> 张若尘问道:“什么事?”</br></br> “去往大冥山,取回佛门至宝摩尼珠。”水中佛影道。</br></br> 张若尘对摩尼珠并不陌生,道:“大冥山缥缈无踪,不可寻。以我现在的修为,恐怕很难完成古佛的嘱托。”</br></br> 以云青古佛的修为,尚且无法取回摩尼珠,陨落在了荒古废城。</br></br> 以印雪天的修为,为了找到摩尼珠,尚且失踪在了黑暗之渊。</br></br> 张若尘是有谦逊谨慎的人,自然不可能狂妄自大到,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云青古佛和印雪天都做不到的事。</br></br> “哗啦。”</br></br> 水面起波纹。</br></br> 一幅画卷,从水中升起,出现在张若尘面前。</br></br> 画卷上,画的是柳枝上的两只燕子,极为传神。</br></br> 但,张若尘却看出,这幅画蕴含大道笔痕。每一笔,看似随心所欲,却蕴含无穷奥妙。</br></br> 在画卷的左下角,还有一个“张”字。</br></br> 看到这个文字,张若尘的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一道伟岸的身影。他头顶二十七重天宇,脚踩地狱黄泉,震慑心神。</br></br> 水中佛影道:“你可曾听过’明王坐禅玉失珠’的典故?”</br></br> 张若尘压下心中的震撼,目光从画卷上移开,点了点头。</br></br> “当年,不动明王大尊从我师尊玉天佛手中,赢走了摩尼珠。但,我师尊坐化后,他前来悼念,又画下了这幅画,交给了我。他说,以此画为信物,可去黑暗之渊取回摩尼珠。”水中佛影道。</br></br> 张若尘的手指,触摸在画卷上,心中感慨道:“这幅《燕子双飞图》,竟是出自大尊之手。可是,既然古佛持有信物,为何……”</br></br> 张若尘没办法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