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千七百三十八章 扑朔迷离 (第1/3页)

加入书签

关于逆神族的这段被封禁了的秘辛发生时,劫天已陷入沉睡,昆仑界虽须弥圣僧的陨落,进入封闭状态。而那时,千骨女帝修为尚浅,亦不是知情者。</br></br> 谁能想到,造成小量劫的神秘力量,竟然再次出现?</br></br> 换句话说,宇宙大破灭,在十万年前就该发生。</br></br> 张若尘心情沉重,道:“所以,这才是逆神族被灭族的真正原因?”</br></br> 赵公明心中酸涩,胸口剧烈的起伏,铁塔般的身躯在颤抖,怅然道:“能有什么办法呢?真要让他们祭祀成功,将那恐怖的存在召唤出来?”</br></br> “杀,只有杀!”</br></br> “天庭和地狱经历了千年大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实力远不及小量劫发生的时候。真要再来一次小量劫,谁挡得住?都得死!世间一切都将毁灭!”</br></br> “只有杀死那些中了煈血咒的逆神族族人,斩断他们和未知恐怖的联系,才是唯一的办法。”</br></br> “你们要知道,在煈血咒的加持下,所有逆神族族人的战力都倍增,完全不知疼痛和恐惧,不怕死亡。有人想要救他们,但却被他们自爆神源重创。他们就像怪物一样,体内有用不完的血液,血液在不断燃烧。如一个个人形火炬,像扑火后的飞蛾!”</br></br> 张若尘、劫天、千骨女帝皆沉默。</br></br> 他们没有经历当年的事,但却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凶险和千钧一发,能理解赵公明心中的无奈和痛苦。</br></br> 张若尘道:“那位逆神族三长老呢?他可有中煈血咒?”</br></br> 赵公明道:“据说,三长老当时镇守在西天佛界,帮助佛门,对抗地狱界的另一支大军。煈血咒爆发时,他躲进了迦叶佛祖留下的始祖界婆娑世界,斩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才躲过一劫。”</br></br> “这就有些意思了!”张若尘道。</br></br> 张若尘这莫名其妙的一句话,让赵公明深思。</br></br> 他继续讲述:“这场针对逆神族的屠杀结束后,灰雾退去了,危机解除。但又出现了新的危机!”</br></br> “参与进屠灭逆神族的天庭顶尖神灵,分成了两派。一派,将逆神族恨之入骨,认为他们举族都包藏祸心,是罪族,是那股未知恐怖力量在天地间的后裔。否则,为何只有他们献祭自己,才能接引那股力量?”</br></br> “甚至,有人翻旧账,认为三十万年前的诸天征战,就是逆神天尊带着诸天去死,去喂养那位未知恐怖。”</br></br> 张若尘摇头,道:“这绝不可能!若此事是逆神族主动为之,何须使用煈血咒?”</br></br> 千骨女帝道:“我有不同见解!如果要接引那位未知恐怖需要大量逆神族族人献祭,做为逆神族的高层,也只能使用煈血咒驱使和操纵他们。底层的修士,甚至是绝大多数神灵,都不会知道真相。”</br></br> “若尘大长老,你将人性想得太美好了,能够修炼到神境的人物,很多都冷血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是谁都像你一样,可以用性命,去守护自己的族人和后代。”</br></br> “在很多人眼中,自己的族人和后代,与芸芸众生、草木蝼蚁没有什么区别。”</br></br> “就像公明战神所说,如何解释逆神族和那位未知恐怖的特殊联系?这很像是一种血祭的手段!”</br></br> 赵公明道:“我对逆神族,对大长老和逆神天尊有十足的信心,他们都是这世上最值得尊敬的人物。有这种心态的神灵不在少数,也就造成天庭出现另外一派,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绝不相信小量劫和逆神族有关,他们对逆神族抱有极大的同情。”</br></br> “天尊当时也是如此,他和逆神天尊交情极深,对逆神天尊的人品深信不疑。”</br></br> “但,当时刚刚经历了连年大战,天庭诸界千疮百孔,内部矛盾重重,绝不能因为这种分歧,闹得分崩离析。”</br></br> “因此,天尊赞同了诸神提出的建议,下了封口令,禁止所有人谈论逆神族,焚毁关于逆神族的所有典籍。这样做,其实反而可以保住逆神天尊和大长老的声名,不至于遗臭万古,被后人非议和咒骂。”</br></br> “同时,天尊和当时的顶尖诸神,也不敢让下面的修士知道宇宙中有这样一位未知的恐怖存在,随时能够灭世。那样秩序会乱,人心会崩。只能将真相掩埋!”</br></br> “在暗中,天尊保下了三长老,让卞庄守护三百万年前就从逆神族脱离出去的月部残余,为逆神族留下了延续的血脉。”</br></br> “这场对逆神族的彻底抹杀,其实也是因为,天庭和地狱界的诸神内心太过恐惧。害怕三途河上的祭祀和煈血咒再次出现,担心灭顶之灾降临到自己头上。”</br></br> “转眼间,十万年过去了!”</br></br> 内殿中,四人皆陷入沉寂。</br></br> 真相太过离奇诡异,充满了血腥和悲凉,也有一个时代的神灵的无奈。</br></br> 赵公明道:“这样的真相,谁敢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