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00章 一个时代的交锋 (第1/4页)

加入书签

青虹阁,竹林深处有很大一片桃林,如今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每一株桃树,都开满了粉白的桃花,美轮美奂,宛如梦境。</br></br> “轰!”</br></br> “轰隆!”</br></br> ……</br></br> 书呆子和百痴浑身是血,立身在桃林之外,极力抵挡着地狱界强者的攻击,阻止他们踏入桃林内。</br></br> 他们俩的实力,都极其强大,放在诸天万界,都是圣王境最为顶尖的强者,尤其是百痴,几乎能与初步融合善恶双身时的阎无神相比。</br></br> 如果没有张若尘和阎无神在,他足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br></br> 但,双拳难敌四手,面对数十尊地狱界最顶尖强者的围攻,他们就算再强,也难以抵挡。</br></br> 好在青虹阁内,有方寸大师的诸多布置,书呆子和百痴边战边退,才好不容易支撑到现在。</br></br> 否则,他们二人,早已被打得神形俱灭。</br></br> 在这个过程中,书呆子和百痴重创了三名地狱界强者,险些让鬼族的蓝薛子饮恨。</br></br> 《儒祖圣书》释放出璀璨的圣光,从其中飞出的数万个文字,化作漫天的星辰,环绕在书呆子和百痴身周,抵挡住了大部分的攻击。</br></br> 这部《儒祖圣书》,并非是圣书才女所掌握的那一部,乃是由书呆子和百痴的老师,亲手撰写而成。</br></br> 儒道的四位儒祖,均是留下了一部《儒祖圣书》,既是至宝,也蕴含着儒道的无上传承。</br></br> 四部《儒祖圣书》,乃是四位儒祖的心血结晶,凝聚了无穷智慧,可说是儒道传承的根本所在。</br></br> 只要《儒祖圣书》在,儒道便不会断绝。</br></br> 书呆子和百痴作为儒祖亲传弟子,比任何人都要熟悉他们老师所撰写的这部《儒祖圣书》,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自然也要强大得多。</br></br> “你们这两个书生,还真是顽强,昆仑界灭亡,已成定局,你们再怎么挣扎,也无法改变什么。你们都有成神之资,死在这里,未免太过可惜,地狱界才是你们最好的归宿。”阎无神道。</br></br> “咳咳。”</br></br> 书呆子剧烈咳嗽了几声,身体踉跄,险些栽倒在地。</br></br> 他的身上满是裂痕,体内圣血简直快要流干,伤得极重,完全是依靠强大的意志力,才能支撑到现在。</br></br> 书呆子稳住身体,道:“儒祖曾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br></br> “如果失去心中坚守的信念,即便活着,也如行尸走肉一般,非我所愿也。”</br></br> 听到这番话,不少地狱界强者,都不禁深深皱起眉头,从他们进入青虹阁开始,书呆子便一直在说着各种乱七八糟的道理,喋喋不休,实在是很烦。</br></br> 也只有阎无神,才会对他生出爱才之心,其他人都恨不得一巴掌,将他给拍死。</br></br> 蓝薛子眼中寒芒闪烁,道:“书生,既然你这么想死,本座就成全你,待会儿,本王一定要生吞你的圣魂。”</br></br> “他的圣魂中,定然充斥着炽盛的浩然正气,蓝薛子你恐怕是难以消受,还是交给我好些。”一名有着死灰色羽翼的冥族强者大笑道。</br></br> 蓝薛子眼神阴沉,将目光投向说话的冥族强者,道:“冥魔,少说风凉话,换做你受到那样的攻击,情况绝不会比我好到哪儿去。”</br></br> “别把我说得和你一样没用,我的邪冥战体,区区浩然正气,还奈何不得。”冥魔傲然道。</br></br> 冥魔出自冥族,乃是冥神殿,也即是冥殿,倾力培养出来的天才,修炼冥族五大天道之一的邪冥天道,实力强横至极。</br></br> 论实力,冥魔还要略胜冥妖和冥佛半筹,故而,参与此次行动,冥魔乃是冥族的领军人物。</br></br> 眼见蓝薛子还想说什么,一名修罗族强者插话,道:“先别吵,等解决掉他们两个,你们想怎么样都可以。方寸大和尚布置的空间传送阵,就在桃林深处,尽快突破过去,完成诸神交代的任务。”</br></br> 说话之人,拥有四目四臂,身周隐隐有着无数的时间印记在飞舞,使得他所在那片区域,时间流速都变得有所不同。</br></br> 他不是别人,正是当初给阎无神送去阴阳两生花的万心,修辰天神的亲传弟子,本身乃是时间掌控者,修炼时间之道,又得修罗神殿的培养,虽然极为低调,名声不显,却没有任何人敢小觑于他。</br></br> 若非是为了张若尘的肉身,万心根本就不会来到昆仑界,更加不会参与这次行动。</br></br> 阎无神瞥了万心一眼,道:“全力出手,迟则生变。”</br></br> 说话间,阎无神将九丈六金身的力量,完全凝聚于至尊圣器级别的拳套之上,施展出霸道至极的拳法。</br></br> 见状,其他地狱界强者也都没有迟疑,纷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