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章 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第1/2页)

加入书签

陋室内一片安宁,朱子似乎陷入了某种顿悟,白祈不敢打扰,默默等待。</br> 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一个温润的声音从门外传来:</br> “老师,我可以进来吗?”</br> 白祈扭头望去,门外,一名穿着素色儒衣的年轻人端着一个木质托盘侍立,上面放着一盏茶壶两只茶杯,壶口还冒着蒸蒸热气,袅袅茶香远远飘来,沁人心脾,即便是白祈这种茶道的门外汉也觉得一阵阵舒坦。</br> “进来吧。”</br> 朱子回过神来,温和道。</br> 那名年轻儒士入内,手法娴熟,洗茶筛茶,迅速给两人倒上了两杯热腾腾的香茗。</br> “好茶。”</br> 白祈也不客气,端起茶杯尝了一口,毫不吝啬的赞美。</br> “老师,学生想请教一个问题,听说文圣之流,每个人都有推崇的学说,老师您倡导的是什么呢?”</br> 白祈突然开口问道。</br> 他心中好奇,这个世界的朱子和现代地球上的那位朱子,学问有什么不同,是否有相似之处。</br> 听到这个问题,那名年轻儒士不禁瞥了白祈一眼。</br> 哪有这么和朱子说话的?这小子也太失礼了。</br> 白祈感受到了对方的目光,但直接就无视了,他来自现代地球,那里可不讲究这么多规矩。</br> 另一侧,朱子却不以为忤。</br> “老朽没有什么特别推崇的,只是在天理、大道、人欲这些方面有所研究。平生希望就是能够从那些遗失的古迹中重现失传的学问,推广天下,再现天下人人成君子,君子皆如龙的盛世场景。”</br> 朱子似乎对白祈非常有好感,来者不拒道。</br> 然而对面,听到“天理”“人欲”这两个词,白祈心中咯噔一跳:</br> “该死,难道是‘存天理灭人欲’?两个世界的儒道发展异曲同工?乖乖,这可不妙啊!”</br> “存天理灭人欲”又被称为“思想禁锢”,是儒道最糟粕的部分,在现代地球导致了数百年的人伦和思想禁锢,整个社会发展都处于停滞。</br> 号称“失去的百年”。</br> 白祈没有指望自己能够改变一位异世界圣人,但若是能够借用自己所知的现代地球知识稍微影响一下,那也是不错。</br> “存天理灭人欲”可是儒道流毒,真要是流传下来,还不得贻害万年?</br> 这可不行!</br> 白祈的脑海中急剧运转。</br> “来的路上,学生问过自己的老师,听说朱子一心向道,从数十年前起就一直栖息在文圣殿中,足不出户,钻研学问。请恕学生不敢苟同,学生以为老师此举,大为不妥。”</br> 此言一出,整个陋室中顿时一静。</br> 一旁端茶的年轻儒士吃惊地瞪着白祈。</br> 你小子也太大胆了吧?你这是在质疑朱子!什么叫做不敢苟同,就连陛下都不敢这么大胆。</br> 然而白祈却没有这些顾忌,继续道:</br> “学生以为,天理不可泯灭人性,比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而且儒道并不在于简单传播,它的初始目的在于让人从愚昧中开化,识文、识字、识理。这一步早就已经完成,所以儒道应该有更高的目标。”</br> 一旁端茶送水的年轻儒士都快被白祈气笑了,这小子是真的不知天高地厚,本来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竟然还敢真的来教朱子。</br> “以你的意思,儒道更高的目标应该是什么?”</br> 那名年轻儒士不由反唇相讥道。</br> 白祈神色一正,认真地吐出了八个字:</br> “格物致知,学以致用!”</br> 刹那间,当这八个字一出,陋室内顿时为之一静。</br> 就连那名嘲讽白祈的年轻儒士也不由怔住了。</br> 他只是随口一问,想要为难白祈,没想到白祈不但回答了,还言之有物。</br> “学生以为老师闭门造车之举不可取,皓首穷经只会困顿不前,真正做学问还需要身体力行,需要走出大门,纵览天下,和天下同道、博学之士交流,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br> “思想和思想碰撞,才会闪耀出惊人的火花,上古百家争鸣,才会有惊人的盛况,这绝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做到的。”</br> 最后几句话,掷地有声。</br> 这一刻,就连朱子都不由为之动容。</br> 这不是白祈信口开河,也不是他不知天高地厚,想要指点朱子,而是现代地球累积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另一些和朱子一样的学问大家提出来的。</br> 今人不一定不如古人,古人不一定就先于今人,至少在白祈来自的现代地球,学问没有断层,儒道一脉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退步,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却是有所发展。</br> 闭关锁国绝没有什么前途,只有兼容并蓄,包容天下才是出路,这是所有人皆知的道理。</br> 旁边端茶送水的年轻儒士张大了嘴巴,早已说不出话来。</br> 白祈获得朱子召见的事情早已在京师的儒林传开,虽然很多人对他非常推崇,但对他不满的也大有人在,许多人都认为他只是运气使然,偶然做了一首好诗,其实并没有多少学问。</br> 然而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