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唯有张居正2 (第1/2页)
朱棣咽了一口唾沫,小声道:“可能……可能是大哥哪一辈的子孙无嗣,才叫当弟弟的小宗入继大宗……”话没说话就被无语的朱标回身敲了个头栗:“你个乌鸦嘴!快别咒我的子孙后人了。”
朱元璋却觉得他说得略有些道理,于是浅浅地放过了他。
但心里还是存着一片阴影。
京师怎能迁到北平去?
朱元璋是想迁都的,南京太偏向南边了,朝廷对北边的掌控太弱,北地一直动荡不安,天长日久恐生割据之祸。朝臣们提出的迁都之地,有长安、洛阳、应天和汴梁,而他最属意的地方也都在关中,还想着将来要叫标儿去关中巡视,看看适不适合做都城。
可他从来没想过迁都北平。为何他要将几个年长又有军事才能的儿子都分到长城边塞为王?自是因为北元残余势力从未被彻底歼灭。朱元璋曾命徐达、蓝玉等开国老将前后八次深-入蒙古重创北元,但那群鞑子总如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屡屡死灰复燃!
真是气煞俺老朱!
老-二封秦王,以后就要驻守陕西。老三分晋王,以后驻守山西;老四封燕王,将来就是为了要派他镇守北平!北平是面对蒙古残部最前沿的前哨之城,那座城,也是九-大塞城之首,怎能为国都?
难不成是不知哪一代上标儿无继,叫老四的子孙入继大宗,因世代住习惯了北平,就将京都迁过去了?
那不是胡闹么!
离鞑子那么近,怪不得会被人蒙古长驱直入打到都城之下呢!
但也是国君无能之故!那叫嘉靖的定然也是个鳖孙!
朱元璋愤愤不平。
还有,那张居正虽然能干,怎还得了个首辅的名号?朱元璋心底警惕非常,为了加强集权,他早已废除了宰相,全部活计都自个干。怎么后头听那后人女子说“明只一相,张居正也”,取了个掩人耳目的首辅之名就当他老朱听不出来了么?这张居正分明就是大明宰相啊!而且那首辅的意思难不成是有数个宰辅,而张居正为首?大明朝的宰辅竟然还不止一个么?真是荒唐至极!那这皇帝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干了,成天玩不就成了?(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元璋也算堪透了嘉靖和万历朝能够半自动化的部分原因。)
臣强君弱,何尝不是一种祸患呢?
朱元璋又多生了一肚子气。
但总而言之,那张居正好歹还是个好的,能干!一年之间充楹国库300万两,又能锐意进取,施行新政、安定边患。这样全面的能臣干吏,哪怕朱元璋都有些眼馋。
这样的能臣,能将那烂泥都扶上墙,若能遇明君,定然更为得力!哎,可恨遇到的是老四这不争气的后人,真是糟蹋了我大明的贤臣。
不成,朱元璋决定防范于未然。
“标儿啊,雄英三岁后,就让他到启明殿中,咱要亲自教导他!还要叫他多多习武、强身健体。”朱元璋说着说着还有点嫌弃地瞥了眼朱棣,“还有雄英日后的正妃,旁的都不要紧,只要身家清白、品行端正就好。顶顶要紧的是得挑那等身强体壮、屁-股大会生娃的女人,这事儿咱要记在祖训里,才不会叫你将来断了承续!”
谁家皇帝能把选王妃要屁-股大这事儿放祖训里啊?
朱标无语:“……是。”
朱棣委屈:“爹,您说大哥就说大哥,瞪我-干嘛!”
“还不都怪你!子孙后人如此不争气,叫咱大明只续了两百多年!”
朱元璋耳聪目明,没忘了仙迹中还说大明国祚两百多年,两百多年虽不长,但也不短了!朱元璋只在心里唏嘘了一小会儿,便释然了。他自然希望朱家江山千秋万代,但朱元璋是个实在人,也知道后代子孙多有不争气的,那些地主老财家都屡屡有富不过三代的,皇帝家也不能幸免啊!他老朱起于微末,朱家王朝能延续两百多年,也不算差了。
随后又想起那后人女子说,明朝两百多年那么多人里头她只喜欢一个叫朱迪的,另一个便是那张居正。嘿,这朱迪也姓朱,也不知是不是他老朱家的?又有何功绩,竟能被后人铭记于心啊?
顺带,朱元璋也有点含酸。
这后辈女子,怎不知道也崇敬崇敬咱?
没咱,能有后头这些不肖子孙么?
忒没眼光。
不提老朱略微破防,画面中仍在继续。
【改-革没有不得罪人的,被损害了利益的改-革反对派想尽办法、层出不穷地构陷他、给他泼脏水,一会儿污蔑他乘三十二台大轿,一会儿拿他夺情不为父亲守孝大做文章,又说他收受贿赂为亲儿子开科举后门,总之,他们都想让他死,只有这个人死了,推翻新政,他们才能无所顾忌地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张居正是劳累过度才病死的,他去世后,内阁党争越发激烈,朝堂闹得乌烟瘴气,万历也成脱-肛野马,无人能管束。先前对万历管教得非常严格的李太后,也对这个儿子失望了,她退居深宫,不再问政事,不管万历罢工不上朝或是闹出什么荒唐事来,都紧闭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