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一章 岭南之患 (第2/2页)
恩准。”</br> 内侍接过文书,双手呈递于御案之上。 李承乾信手翻了翻,这份文书档案厚达几十页,皆是岭南尤其是广州之基础舆情,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完的,而是否增设广州市舶司也不可能一日之间</br> 做出决断。</br> 毕竟岭南实际上是冯盎的地盘,中枢不可能越过冯盎直接增设一个机构……</br> 更何况增设市舶司看似是增加广州一地的商税收入,实则直接动摇冯盎在岭南全境的统治根基。 刘洎对此表示支持:“正如莒国公所言,岭南自古乃烟瘴蛮荒之地,魏晋以来多有北人南迁、充入其中,多年来这些人早已形成宗族、部落为基本的政治态势</br> ,若不能改变岭南的权力结构,迟早是个祸患。” 根基深厚的土著大族乃冯盎的统治根基,使其素有‘南天王’之称,朝廷政令在其地不得通行,上上下下唯冯盎之命是从,行政区划虽归属大唐帝国岭南道,</br> 实则冯盎划地而治、国中之国,朝廷任职的官员之能困居于南海县内,政令不得出城。</br> 虽然冯盎自大唐立国以来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没有一丝一毫割地自据之野心,可其坐拥数万大军、统治数百里之地,实在是中枢的心腹大患。</br> 如何撬动冯家在岭南的统治却又不至于逼迫冯盎造反?</br> 商业行为是一个绝佳的办法。</br> 李承乾沉吟少顷,看向房俊:“越国公以为如何?”</br> 房俊当即道:“以繁荣之商业提升当地汉人之财富、实力、地位,进而动摇以农业为基础的冯家统治,实乃可行之策,微臣完全赞同。”</br> 刘洎、唐俭欣然颔首,虽然彼此因为利益时常对立,但房俊能够在国家战略之上抛弃自身利益顾全大局,这一点堪称名臣之典范。 不过房俊顿了一顿,而后续道:“增设广州市舶司对于促进岭南商贸有着立竿见影之作用,冯盎盘踞岭南久矣,焉能看不清其中之利弊?以他威震岭南之作风</br> 势必不会坐以待毙,恐怕市舶司设立之后受其阻挠、威胁,所以微臣提议再于珠江口设立一处水师提督府,调派一支水师维护商贸往来,如此则再无后顾之忧。”</br> 刘洎、唐俭齐齐抹了把脸,好吧,刚才的话收回,屁的名臣之典范,归根究底这厮还是为了军方的利益见缝插针、无所不用其极…… 岭南一地之所以古往今来大多时候都游离于王朝中枢之外,盖因其处于“五岭之南”在地势上与中原隔绝交通,中原很难派遣大军征讨,只要岭南名义上归顺</br> 中枢便听之任之,任凭岭南土著划地而治。</br> 所以水路乃是发展岭南商业唯一的途径,广州市舶司一旦设立,会马上垄断整个岭南的商贸。</br> 而水师在珠江口设立提督府,即可紧扼整个岭南之商贸运输,到时候市舶司也要仰其鼻息…… 刘洎反驳道:“设立市舶司乃是发展岭南之商业,名正言顺,纵然冯盎再多不满也只能隐忍。可若是设立水师提督府便涉及军事,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br> 睡?冯盎怕是要强烈反对,进而导致整个岭南地区动荡不休。” 房俊不以为然:“水师提督府顾名思义乃是维护水上航线之安全,整个大唐领海皆在水师全责之内,冯盎凭什么反对?再者,他在陆地称王称霸,但是在大海之上却全无实力,纵然反对也不会影响大局。反之,若是没有一支常驻广州的水师舰队保驾护航,遍及南海的海盗就能将所有的海贸摧毁,所谓的市舶司用不了两年就得倒台,中书令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