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千一百十三章 仁厚之主 (第2/2页)

加入书签

仍可得活,后人难免心存侥幸,未必不会予以效彷。”

所谓惩前毖后,赐死晋王不是目的,以雷霆手段震慑旁人不敢再度谋逆才是目的。

若晋王谋逆之后仍可不死,旁人自然心存侥幸。

房俊笑道:“千古一来,谋逆皆乃死罪,可历朝历代,谋逆之事可曾断绝?起兵谋逆,窃据皇位,所能得到的收益实在太大,即便付出性命也值得,所以有人谋逆并不是因为失败之后会不会死,而在于有没有谋逆的机会。”

区区一条性命,与篡夺皇位的巨大收益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只要有机会,任谁都得拼一把,即便后果是死无葬身之地。

他又续道:“况且晋王一旦战败,声望全无,哪里还有再度谋逆的能力?圈禁一个起兵谋逆的亲王,相比于赐死一个毫无威胁的亲王,更能够彰显太子殿下的宽厚仁恕,卫公要知道,当今朝野上下,忧心忡忡、心怀戒惧者不知凡几,若不能今早安抚这些人的心思,只怕往后还要横生波折。”

李二陛下暴卒,未等太子登基,晋王便起兵谋逆,声称手中握有李二陛下的遗诏……这份遗诏其实很难辨别真伪,所以当下朝野之中不少人都在观望,不肯直接认可太子的正统身份。

等到晋王覆灭,太子登基,这些人岂能不担心太子秋后算账找他们的麻烦?

心存戒惧、人心惶惶,难免埋下隐患。

若太子能够昭示其宽容大度,连谋逆之首恶都能宽恕,其他人还有什么好怕的?

更有利于快速稳定局势。

最近很少发声的岑文本仔细想了想,颔首赞同:“二郎之言,颇有道理,皇位传承应当尽可能的避免杀戮,即便无法避免,也要尽可能的控制规模,等到晋王战败,再无起兵之可能,予以赦免正好彰显太子殿下大度,使得朝野上下迅速安定。”

天下大势,从来不在于某一个人的死活,即便英明神武如李二陛下,一朝驾崩,只需帝国政局稳定自可依照先前之成法顺畅运转,晋王之生死又何足论?

首要之务,在于快速稳定朝政,将这次兵变所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继而休养生息,用不了几年便能恢复如初,以太子之宽厚稳健,再过几年未必不能使得国势较之贞观年间更进一步。

李承乾看向李靖。

李靖笑道:“殿下心意,吾等岂能不知?晋王固然死罪,可既然殿下不忍杀戮、全意维护,老臣自无意见。”

“如此,多谢诸位爱卿!”

李承乾激动不已,起身,一揖及地,郑重施礼,以表心意。

他岂能不知晋王犯下的谋逆大罪纵然死上十次也不冤?可是诸位大臣顾忌他不忍赐死手足以全兄弟之义的心思,全力赦免晋王之罪,实是令他感激不已。

自古以来,如此谋逆大罪,未闻有活命者……

几人自是不敢受礼,急忙起身避让一旁,躬身还礼。

岑文本道:“殿下何须如此?您素来仁厚,不忍对臣下施以苛责,此乃吾等臣子之福分,亦是大唐亿万黎庶之福祉,是吾等应该感谢殿下才是。”

李靖也道:“待到叛逆平定,涤荡寰宇,正该施以仁政、休养生息,殿下继往开来,开创一番宏图伟业,陛下在天之灵亦能安息。”

没有任何一个臣子愿意遇到一位暴虐严苛之帝王,皇权体制之下亿万黎庶之生死皆操于帝王之手,生死系于帝王喜怒之间,整日里战战兢兢伴君如伴虎,这谁受得了?

即便他早已坚定致仕之心意,却依然愿意见到一位宽恕仁厚的帝王当政,大家都能过得轻省些,不必夙夜难寐、如履薄冰……

岑文本提醒房俊:“殿下登基之事已经提上日程,关于年号之甄选,你们礼部应当尽早拟订,交由殿下确定下来,以免有所耽搁,是为不祥。”

房俊苦笑:“此事还需朝中大儒鼎力相助才是,在下才疏学浅,如何能担当重任?”

皇帝的年号是一件大事,包含着皇帝的志向、愿景,规则极多。

尤其是新皇的年号与以往帝王年号之重复,更要慎之又慎。并不是说年号不能重复,这个并无规定,甚至有些年号是故意重复的,譬如光武帝中兴汉室,他的年号“建武”就很受一些国运衰颓时期帝王的青睐,西晋惠帝、东晋元帝、南朝齐明帝等都使用过这个年号。最麻烦的是失察,无意中用了别人的年号,如此一来很容易与一些不好的年号重复,寓意不祥。

比如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如果他知道在宋以后的正统皇朝都将其称作“贼”的方腊也用过这个年号,恐怕就不会用了……

房俊自忖抄抄诗词歌赋还行,若让他在字典当中择选一个年号,实在是太难为他。

在下做不到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