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心生怨尤 (第2/2页)

加入书签

</br> 只要河东盐场停产的消息传扬出去,必然人人都相信缺盐,舆情无论如何都难以压下。</br> 就算没有舆情,也必然有人会制造舆情……</br> 马周放下茶杯,恭声道:“陛下也不必过多忧虑,这件事说到底还是要看河东盐场何时复产,只要能够在存盐耗尽之前复产,一切谣言不攻自破。” 刘洎摇头道:“马府尹想的过于简单了,我从不怀疑越国公的能力,但河东盐场在河东世家手中经略数百年,上上下下都是他们的人,现在越国公以强硬之姿态想要将盐场收归国有,已经不仅是触动河东世家利益的问题,而是要将他们数百年来的财源一朝掘断,河东世家岂能善罢甘休?越国公再是能力卓著,也不可</br> 能在两个月之内将偌大的盐城恢复生产。”</br> 那可是河东盐场! 陆陆续续产盐几千年,如今之规模极其庞大,盐丁、民夫、雇工加在一处多达数千人,这可都是常年在盐场劳作的熟练工人,现在集体罢工,绝对不是从别</br> 处抽调过去同等数量的人力就行了。 即便房俊还掌控着华亭镇盐场,可现在对于海盐的依赖也越来越重,贸然抽调海盐的工人填补河东盐场,也势必导致海盐产量骤减,使得江南、山东地区的</br> 食盐供应不足,拆东墙补西墙,有何意义?</br> 李承乾沉吟不语,或许,房俊当真急于求成、行事鲁莽了?</br> 李孝恭不通庶务,不过却相信房俊绝非冒失之人,开口道:“越国公办事素来严谨,他既然如此做,自然有足够的理由。” 刘洎沉声道:“若是放在别的事务上,我也与郡王一样的意见,但食盐关乎民生,兹事体大,一旦出现疏漏将会造成不可预知之严重后果……郡王乃是宗室柱</br> 石,应当知道我所言非虚。”</br> 李孝恭只能闭嘴。</br> 宗室之内如今闹腾得不像样子,暗流汹涌波诡云翳,他岂能不知?</br> 那些人没事还要找出一些事情来闹一闹,若是有事送到他们面前,岂能放过?</br> 宗室无小事,一旦闹起来,想要收场也就不容易了。</br> 甚至极有可能引发一场翻天覆地的变故…… 刘洎谏言道:“陛下既然委派越国公整顿盐务,自然应该给予信任,但毕竟兹事体大、后果严重,不能放任不管,可以诏书行文送往河东,责令其两月之内完</br> 成整顿、恢复生产。若能完成,自是大功一件,予以嘉奖,若不能完成乃至于造成恶劣后果,则必须追究其责任。” 许敬宗马上反驳:“国家大事,岂能这般逼勒严苛?若是这般,满朝文武、天下百官对于各自职务怕是要极尽推脱、无人敢任。毕竟做多错多,不做才能不错</br> 。”</br> 马周也颔首附和:“许尚书之言有理。”</br> 李承乾游移不定,看向李勣。 李勣思忖片刻,也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们坐在此间浑然不知河东之局势,更不知盐场之事务,不好冒然对越国公指手划脚,只需陛下行文告知其</br> 严重后果,命其谨慎行事即可,紧要之时,也应放弃对于盐场主权之追索。一切,当以稳定为重。”</br> 作为宰辅之首,他自然深知当下长安城内风波汹涌,宗室之内潜流涌动,暂时那些人投鼠忌器、胆略不足,可万一有外因诱发,便有可能一切都爆发出来。</br> 当此之时,的确一动不如一静。</br> 李承乾吐出一口气,颔首道:“那就这么办吧,刘中书拟旨,言辞委婉一些,予以劝诫,绝非警告。” 心里有些埋怨房俊,行事自当舒缓一些,偏要这般激进暴戾,难道不知长安之局势如何紧迫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