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3章 可以上路了 (第2/3页)

加入书签

则押解着徐夫人,带着裘氏一家回南郑。

重伤未愈的陈涿光乘着一辆车子,加上裘家家眷的车队,绵延一路。

陈涿光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回南郑,太尉要知道栽赃成功才能动手。

可是这个动机,他又不能直白地告诉杨沅。

杨沅就算真是太尉的族弟,这才刚刚认下的亲戚,对方又是钦差,他也不敢轻易信任,以如此秘密相告啊。

可如此一来,杨沅觉得他伤重,须静养,不宜奔波,他就没理由拒绝杨沅的好意了。

也罢,就这么回去最多也就慢了两天,来得及。

陈涿光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他们可以慢慢而行,杨沅却不想伴着大队缓缓而行。

定军山发生的这些事,他需要尽快见到杨政商量。

杨沅觉得,有定军山之事的发生,再加上陈涿光发现的书信,他应该有把握说服杨政,放弃交兵于吴家的打算。

此事已经被他知道,杨政便也无法再对彼此勾连密谋的时寒等人进行报复打击,但双方的关系却必然因此恶化。

这种情况下,只要他晓以利害,杨太尉审时度势,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老太尉不就是想为子孙谋划吗?

他做为小叔爷,替杨政承担起照料这些晚辈的责任也就是了。

杨沅并没有怀疑杨政伪造族谱,所以他现在是真的相信自己和杨政是同一个祖宗。

只不过,就算他相信,也不会因此受到裹挟。

但,他很喜欢杨寿这个年轻人。

而且,成为杨政的族弟,至少可以部分接收杨政的政治遗产,有益无害。

杨沅把押解裘家人、照顾陈涿光的任务交给了杨寿。

他看出来了,这孩子智商不够,但有一个好处,你让他做什么,他会很认真地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此次往定军山来,他只有三十六名侍卫,陈涿光带了一都人马,由杨寿统领。

杨寿这边一百多人呢,让他们押解车队正合适。

杨沅安排妥当,便带着自己的人,轻骑快马,先行赶往南郑城。

……

南郑城,太尉府里。

时寒、周无翼、刘入溪三位将军,本来是到太尉府探望杨政的,结果被发动兵变的潘泓岳给一勺烩了。

但,潘泓岳打出的旗号是“诛杀杨贼,不反大宋”,因此,三人只是遭到了软禁,并无性命之忧。

隔壁房间,关押着杨福、杨禄父子。

战斗只发生在太尉府内,事发之后,潘泓岳又假传帅令,接管了南郑城防。

因此,南郑城中一派宁静。

太尉府外,根本没有人知道帅府中发生了兵变,不知道杨太尉已经成为阶下之囚。

杨政卧房内,潘泓岳拒绝了杨政要见一见儿孙的要求,沉声道:“太尉,潘某为人,您是知道的。我答应你,不伤你家一人,便一定做得到。太尉请安心上路吧!”

如果是二人交手,让太尉死于他的刀下,他倒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但,此时杨政已经缴械,让他提刀上前,杀死这位追随了数十年的故主,他真过不了心里这一关。

他希望杨政死的体面一些,能留个全尸更好。

所以,他为杨政准备了一条白绫。

杨政已经提出可以让他在一旁监视着,但潘泓岳还是不肯让他们父子相见。

杨政也知道,是无法达成这一愿望了。

他把白绫捧在手上,想到自己这一生……

七岁,父亲战死于入侵的西夏人手中,由寡母和族人养大。

宣和末年,入伍成为弓箭手。

仅六年,他就累功从一介小卒,升为右武大夫……

到头来,却是三尺白绫葬一生。

嘿!

潘泓岳见杨政捧着白绫,一副百感交集、踟蹰难决的模样,不禁有些失望。

难道自己追随多年的这员虎将,临到老来,竟也如此贪生怕死了么?

潘泓岳忍不住讥诮地道:“太尉,您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有白虎杀神之美誉,一生中亲手杀死的敌寇,不下于千人。

怎么,临到老来,却也没了男儿决绝之气,如此贪生怕死了么?”

“哼!”

杨政乜视了潘泓岳一眼,笑骂道:“你个小兔崽子,老夫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的时候,你还只是刚刚入伍的军中一小卒,居然对老夫用激将法。”

他把白绫往桌上一抛,冷冷地道:“老夫还有一件心事未了,此事不了,老夫无法安心上路。”

潘泓岳眉头一皱,他不是不近情面地不让杨政父子相见,既然答应不杀杨政子孙了,他是真想办到。

这样的话,他怕杨政给儿子密授机宜,留下什么交代。

虽然杨政让他在一旁监视,但人家父子何等默契,说不定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交接。

潘泓岳为难道:“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