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七章 鹤立鸡群 (第2/3页)

加入书签

面的人怎么可能是贩卖旧货敛财的?

犯不上干这个啊。

说是有个好老子的少爷倒是蛮像的。

等看了名片之后,皮尔·卡顿服装公司运营部副经理和斋宫陈列馆馆长的名头,更让李科长大大的吃惊。

皮尔·卡顿如今的名头已经因为《新闻联播》后的广告和新春庙会无人不晓了。

他完全没想到宁卫民这么年轻,竟然在如此知名的外企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了。

跟着他又从稽查组组长的口中,得知从宁卫民身上搜出来的钱,居然有五百元之巨。

除了两百人民币之外,还有三百块的外汇券呢。

至此就再无半点怀疑了,因为普通老百姓是绝没可能随随便便带着一年的工资出门的。

这个时候,恐怕就是宁卫民自己解释,说他并没有个好老子,都没人相信了。

接下来,事情当然就好说了。

李科长以一副待客的态度,满面笑容的把宁卫民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去喝茶。

其目的绝不是再谈这场误会的始末究竟了。

而只是单纯的想和宁卫民聊聊天,认识一下。

宁卫民的钱,李科长当场就让人还给了他。

而且对孙五福这“一时糊涂”的错误行为,也做了较为宽大处理。

只没收东西和非法所得就够了,也不再罚款了。

最终,李科长不但是亲自把宁卫民送出工商所的,告别的时候还专门去握了握宁卫民的手。

说他们查抄的东西是每月下旬统计上缴,欢迎宁卫民时常过来聊聊天。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这话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宁卫民当然要投桃报李。

他便也说,李科长这个朋友他认下了。

如果有用得着他的地方,打名片上的电话找他就行了。

不知道的人,如果看到这两人惺惺相惜的友谊,肯定会以为他们是早就认识的莫逆之交呢。

总之,对于宁卫民来说,这就是连有惊无险都算不上的一件小事罢了。

哪怕真进了派出所他也不怵。

毕竟通过新春庙会,他跟重文分局的领导是说得上话的。

他这么一个清白人士,怎么可能解决不了这点事儿?

但反过来,孙五福可是被唬得不行了!

离开工商所才堪堪二十米远,这小子就按捺不住的惊叹起来。

“采购!你太能了呀!你现在到底是干啥工作的?连工商所的领导都卖你面子?厉害啊你!”

宁卫民微微一笑,对他的问题避而不答,反倒问起他来。

“你怎么干起这个来啊?今天损失了多少啊!那些东西到底是你的,还是别人的?”

这一问可好,宁卫民才知道,在他走后,东家垃圾场出了多大的变故。

敢情改革开放不是说空话的,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也一直都在继续的。

1982 年6 月15 日,为解决京城的垃圾处理,并为垃圾消纳设置必要的场地。

京城市政府召开第二十四次办公会议。

真是决定拨款四百四十万元人民币,对首都周围的垃圾环带“动大手术”。

具体工作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一方面是把现有的所有露天垃圾场取缔,所有垃圾进行填埋和焚毁。

另一方面是在郊区建设八个垃圾转运站,于远郊区建设四个垃圾堆放场。

八个垃圾转运站的坐落地点是大屯、大望京、高井、小武基、马家楼、吴家场、五路居和后八家。

所以不能不承认,宁卫民当时能及时从东郊垃圾场离开是极为明智的选择。

因为从这个时候起,在政府的推动下,东郊垃圾场就不复存在了。

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像这里,让他们十几个人过得这么逍遥自在了。

盲流子们的好日子彻底走到了终点。

于是大家不得不各奔东西,自寻生路。

好在这些盲流子毕竟阔绰过,这么多年下来,人人都有些积蓄。

许多人就买了三轮车,开始走街串巷,主动出击的收破烂,然后转卖废品站。

虽然不像过去那么能挣钱了,但只要舍得力气,维持温饱也足够了。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本来距离的还不是太远,就在东郊附近讨生活。

用“将军”的话说,是为了免得遭人欺负,互相还能有个照应。

但后来,“将军”带着的几个人,因为耐不住清贫,又走了盗窃的路子。

许多盲流子就对他们敬而远之了。

孙五福就是其中一个。

他这人十分认死理,宁可饿死也不偷不抢。

想当年他从村里跑出来,不过是因为打伤了公社干部的儿子罢了。

再加上又怕“将军”强迫他上贼船,于是果断从东郊跑到了西郊,照旧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