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53章 血神教的来历! (第1/2页)

加入书签

血雨滔天,克州震动。</br> 刚刚走出传送阵,乘上战舟奔向万骨山的陈王殿下,来到战舟栏杆前,伸手接着法阵外滑落的血雨。</br> “下血了……”</br> 陈王殿下眉头紧锁,神情凝重,脸上似有一股散不开的阴霾。</br> 一位昭刑司的强者走到楚君游身边,恭敬说道:“殿下,这血雨必然是因为血神封界大阵开启的缘故,所以才出现的。估计如今克州已经是一片生灵涂炭的迹象了。”</br> “殿下是否要返回青莲城坐镇,指挥大局?”</br> 陈王殿下深吸口气,抬头望天,“不必!青莲城有乐平郡主坐镇足以,要想解决这所有事情,还是需要尽快将血神教余孽铲除。”</br> “全速前进,去万骨山!”</br> 昭刑司武者领命,前去传令。</br> “同时,传令给柴宁王,让他全速前来,不得有误!”</br> 陈王殿下又说了一句。</br> “血神封界大阵开启,也不知道柴宁王是否进入了克州境内,若是没有进入的话,他们可能已经被阻拦在克州之外了。”那昭刑司武者冷静理性的分析着柴宁王的行军路线。</br> “柴宁王身边有天机阁的武者,他们会想办法破开血神封界大阵的,不必担心,让柴宁王尽快抵达万骨山,方能不误大事。”</br> 陈王殿下从林白这里得知“血神封界大阵”的存在后,便传令给了天机阁日夜研究。</br> 而天机阁也给出了诸多方案,但陈王殿下依旧不放心,所以秘密调遣了数位天机阁的阵法宗师,时刻跟随在柴宁王身边,以备不时之需。</br> 显然陈王殿下是有先见之明,若是柴宁王此刻身边没有天机阁的阵法宗师,恐怕,柴宁王想尽办法都不可能进入克州。</br> ……</br> 万骨山。</br> 黑云压城,硝烟遍地!</br> 随着无恩城城主和张护法、赵护法等人的指令传出,散落在克州各处的血神教武者开始向着万骨山汇聚而来。</br> 距离万骨山不远处的一座山峰上,无恩城城主等人竖起了血神教的旗帜。</br> 短短数个时辰之间,便有数不清的血神教武者来到此地回合。</br> 率先抵达的血神教武者,大多数都是风灵城内的强者,因为他们距离此地最近。</br> 其中,便有罗琮的身形。</br> 与此同时。</br> 无恩城城主、张护法、赵护法等人也接到克州各地血神教武者传来的密信。</br> “陈王殿下开始行动了,昭刑司武者和五家七宗的强者,已经赶往了万骨山。”</br> “克州境内还有诸多不要命的亡命之徒,打算与血神教为敌,也在向着万骨山靠近!”</br>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两三日之内,昭刑司的武者和五家七宗的强者,都将在万骨山之外碰头!”</br> 无恩城城主和张护法等人将收集到的消息,简单汇总后,面色都阴沉了下来。</br> 陈王殿下锁定了血神教总舵的位置,显然是要一击中敌,不想给血神教过多喘息时间,所以这一战,陈王殿下几乎是倾巢而出。</br> “恐怕来的人不仅仅是昭刑司武者和五家七宗的武者,柴宁王的军队,也应该已经抵达克州边境了。”</br> 无恩城城主轻轻一叹,目光远眺天边,某种布满阴霾。</br> 张护法回头看了一眼破碎的万骨山,低声说道:“教主和那小子还在万骨山的地底之下,看起来短时间之内没有出来的迹象。”</br> 无恩城城主回头也看了一眼,说道:“就算教主能夺舍重生,他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融合肉身,让神魂和肉身消除抵触,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十几天吧。”</br>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教主争取时间!”</br> “只要教主能夺舍重生,那么我们便有翻身之日了!”</br> 无恩城城主和张护法赵护法等人商议好了结果,如今便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为血神教教主拖延时间。</br> “我们血神教在万骨山苦心经营了数千年,布置了无数法阵,大大小小的法阵加起来,至少有数万座之多!”</br> “而这些法阵组合在一起,则可以形成‘神王撒星阵’,应该可以抵抗一段时间吧?”</br> 万骨山,乃是血神教总舵所在。</br> 当年,血神教教主纵横克州,掀起滔天风浪,楚国派遣强者围剿,但却武者奈何得了他。</br> 最终,楚国派遣使者前往南洲,在南疆虫谷之内寻得绝世毒药“天人五衰”,将血神教教主制服。</br> 血神教教主拼死一战,虽说逃出生天,但身中剧毒的他,也无法在克州兴风作浪,从此便躲在了万骨山之下疗伤。</br> 但是……南疆虫谷的绝世毒药,岂能是那么容易解开的?</br> 而且毒药乃是吞天族的致命之物,一旦沾染上毒药,结果都不好受。</br> 血神教教主受“天人五衰”之痛,无法离开万骨山,故而才暗中创造了血神教,以魔改“吞噬之力”的能力,创造出《血神经》,用于控制修炼血神经的武者。</br> 至此,血神教创立。</br> 而血神教教主创立血神教的原因,便是为了帮他寻找解毒之物!</br> 经历无数年月,血神教教主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可解毒之法迟迟没有寻到。</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