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棣的后代 (第2/3页)

加入书签

将,朱高煦取得了天策位之后,也时常以唐太宗自居。永乐一二年间最激烈的政治斗争即将拉开序幕,首先倒霉的就是朱高炽宫里的一票文官。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朱高煦时常在朱棣面前告东宫属官的黑状,朱棣也不管真假,让锦衣卫照抓不误。

1408年,朱棣从南京出发前往BJ,临行前让太子在南京监国,这本事朱高炽表现自己的好机会。没想到朱高炽兢兢业业地批了一大堆奏章后,不仅没得到朱棣的赞许,反而被朱棣当众来了一个下马威。

朱棣回来以后,朱高煦趁机告状说大哥这件事处理得不对,那件事处理得也不对,于是朱棣将太子批过的奏章重新改了一遍,还认为东宫属官辅佐太子不利,把他们全部打入天牢,最后又在午门张榜昭告天下。

朱棣这种刻意找茬的行为直接把朱高炽吓得大病一场,没过几年。朱棣又因为回南京时太子迎驾来迟,朱棣就将东宫属官全部抓进牢里。

永乐一朝,但凡能叫得上号的文官不少都进过诏狱,有的人很快就放了出来,也有的人一关就是好多年,有些人甚至就死在了牢里。

尽管朱棣打压太子,但是朱高炽的地位却还算稳固,一方面是因为朱棣很喜欢皇太孙朱瞻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朱高炽通过常年处理政务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与人脉。相比之下朱高煦就太过跋扈,仗着朱棣宠爱,到处胡作非为。

朱棣对这个儿子的忍耐也到了极点。永乐15年,朱棣强令朱高煦去青州就藩,然而汉王走了,赵王的心思又活泛了。三年后,明朝从南京迁都至BJ,此时的朱棣已经年过60,身体愈来愈差,将日常政务都交给太子处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而赵王却想买通太监在朱棣的药中下毒,继而叫赵王为新帝,这个耸人听闻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人告密到朱棣那里。

朱棣当机立断抓捕了参与者,还把赵王找来对质,赵王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太子在一旁求情,朱棣就没再追究赵王的责任。

1424年,朱棣在BJ归途病逝,享年65岁。心惊胆战,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终于当上了皇帝,然而仅过10个月,朱高炽就突然暴毙。

京城有人说他是纵欲体虚而死,有人说他是被人毒死,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朱瞻基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

不久,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率军亲征。面对朝廷大军,汉王下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朱瞻基将汉王废为庶人并囚禁起来,后来又将他放进铜缸中烧死,汉王的10个儿子都被秘密处死。

而赵王朱高燧的结局要幸运很多。当时有人劝朱瞻基应该顺道拿下赵王,三阳之一的杨士奇却力主不可。

于是朱瞻基自信让三叔安分守己,又命令当地府衙对赵王严加监视。公元1431年,赵王朱高燧在封地张掖病逝,享年四十九岁。

——“没有太长寿的,我感觉这里边问题很大,人家老朱和朱棣都活的挺久的。”

——“朱元璋很喜欢朱高炽的。”

——“五龙同朝之后就来到了三龙两蟒的时代。”

——“当领导的都会画大饼啊,哪怕是你爹也不例外。”

【大明六边形战士,一口气看懂朱瞻基的一生。#明朝历史#朱瞻基】

他是永乐大帝,经典的好圣尊,大明的六边形战士,少年英才,能文能武,秉持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议程,平汉王、安南、下西洋,创造了仁宣之治。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一念之差,差点让明朝万劫不复。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回顾明宣宗朱瞻基的一生。

1399年2月,在北平燕王府里传出了一阵新生儿的啼哭,燕王世子妃张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彼时燕王朱棣与朝廷的关系已经是剑拔弩张,正巧这晚朱棣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棣马上将这个梦和新出生的孙子朱瞻基联系在了一起。

这件事对朱棣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变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朱棣为自己孙子起名为瞻基,但是按照朱元璋为燕王一支定下的字辈,而“基”则有基业之意。

朱棣为长孙起这个名字,其中蕴含着对孙儿继承自己基业的厚望。

在朱瞻基4岁这一年,他的爷爷经过4年的苦战终于攻入了南京,夺位称帝,年幼的朱瞻基也被接入到了皇宫抚养。

后来朱棣北征蒙古,命12岁的朱瞻基留守BJ。一年后,朱瞻基就被册立为了皇太孙,开始加官。从此刻起,无论是巡幸BJ还是征讨蒙古,朱棣都会带上自己这个心爱的孙子,不高一支的皇储地位也变得更加稳固。

与父亲不同的是,朱瞻基长得十分健壮,而且生气勃勃。他除了与其祖父关系密切外,还深深地敬慕着他的父亲,常常保护他免遭两个叔叔的打击。

在汉王与太子的政治斗争中,朱棣则会有意无意地偏袒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